庆应4(1868)年1月3日打响决定日本未来的鸟羽伏见之战,没有这场战役,就没有明治维新。进军的德川军约1万,迎击的是以萨摩为中心的新政府军4000人。德川军从军事据点大坂城出发向京都,同时,位于京都的萨摩军驻扎在天皇周围,决心死守于此,向京都南面的鸟羽街道同伏见派兵,迎击德川军,两军激战7天,结果是德川军惨败。后人常评价德川军武器老旧,士气低落,本无胜算,因此输了这场战争。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当时德川军装备的夏塞波步枪,是法国造的最新式武器,海上则有日本最强舰队,包括无敌军舰开阳丸,军事实力完胜萨摩方。萨摩军的总指挥西乡隆盛,一度被逼上绝路,完全不知这场战争走向如何,“实在是不尽人意,宁愿抽身离开。”最终决定胜败的关键究竟是什么?明治历史网带你一步一步去了解这决定日本命运的七日的始末。
黑船来航打破日本250年的安宁,幕府支配国家的绝对权力逐渐走向崩坏,政要遭到暗杀,倒幕势力出现,德川家苟延残喘,走在奔溃边缘。南边的萨摩藩势力迅速扩大,哪个大名将统一日本?各方势力争斗不休,萨摩首先迈出关键一步。在鸟羽伏见之战爆发前20天的京都,西乡隆盛率领的萨摩军封锁御所,发起王政复古的政变,依次计划,德川幕府不存在了,以天皇之名,共决政事,新政府由此诞生。然而,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未能进入新政府,庆喜不服此议,前往大坂,就此埋下了德川和萨摩在鸟羽伏见激战的种子。
政变过后两周,各藩之兵已来大坂,有人问德川庆喜要讨伐萨摩吗?庆喜回答说没有必要。另一边,控制京都的萨摩,牢牢将新政府的中心——天皇抓在手中,加上同盟长州藩,总共有4000兵力。庆喜加上同盟会津藩,兵力多大1万5千,海上还有强大的德川舰队,军事力量压倒性优于萨摩。只要庆喜有意,随时可以利用兵力优势封锁京都,之后切断物资进入京都,新政府财政出现问题,自然难以为继。庆喜打算是等或伺机而动。
当时掌握新政府实权的是萨摩的西乡隆盛,担任军队总指挥,同是萨摩的大久保利通制定政治战略和公家岩仓具视交涉于朝廷诸侯之间。三人通过政变扳倒德川庆喜,却在一个月后被庆喜逼上了绝境。当时,有一位加入新政府的福井藩士记录了西乡等人艰难决断的过程:“让庆喜公上京,参加新政府。”西乡们如果最终妥协,便是遵循庆喜设想,我们所熟知的明治维新也就不会到来。
然而,就在这时,12月25日,关东的江户燃起一场大火,德川方面庄内藩的士兵火烧萨摩藩邸。骚动的原因是,过去受萨摩资助的浪士,多次在江户放火抢劫,终于有一天,江户幕臣忍无可忍,派人进攻萨摩藩邸,德川萨摩之间便进入战斗状态。幕臣们希望讨伐在京都操纵新政府的萨摩,给在大坂的庆喜发去了消息。1月1日,有一位使者,背负着江户幕臣的怒火,来到大坂城——泷川具举,时任向诸侯大名传令的将军大目付,准备向将军进言,讨伐萨摩,请众人积极备战。老中板仓胜静也劝德川庆喜率军上洛,便可轻松击溃萨摩。庆喜却说,只要再等等,便能如我所想,京都那帮人也撑不下去了。但泷川具举连讨萨表都起草了,说此番萨摩暴行,让人忍无可忍,我方士气正高,正是讨贼之时。庆喜无可奈何,只得说,随便你吧。
讨萨表,多认为是由德川的主战派所作,发给朝廷的奏文,内容是萨摩奸臣,挟天皇以令诸侯,若不交出萨摩奸臣,德川便会予以讨伐。泷川等人的战略是从天皇那里得到讨伐萨摩的许可,首先,便要率军上洛。庆应4(1868)年1月2日,从大坂城出发,有号称1万人的军队向京都进发。在京都御所,得到德川军举兵的消息,公家大乱,萨摩军面对1万德川军,根本毫无还手之力。此外,新政府中还有别的问题,那便是反萨摩的诸侯,有德川御三家尾张藩的德川庆胜、土佐藩山内容堂、越前藩松平春岳。这三人同德川家关系密切,跟意图排除庆喜的萨摩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如果德川军进京,天皇迫于压力,极有可能发出讨伐萨摩的敕令,那么新政府中的反萨摩派便会成为德川的友军,萨摩要么是战败,要么是撤军。西乡隆盛统领的萨摩军这时信心尽失,“实是不尽人意,宁愿抽身离开。”有不少公家忙着倒戈德川,这个时候,大久保利通出手阻止了新政府进一步崩坏。大久保给岩仓和西乡发出信件,此举大大改变了局势,让岩仓下备战决心,和萨摩统一战线。
岩仓也出动了,提议先向庆喜派出使者,下令不许上洛,如果庆喜不听,就定为朝敌,下旨讨伐便是,让其他公家也做好觉悟。写给西乡的信,说为了不让往日的努力白费,这次必须一战。西乡让各队长再次看地图,西乡设想德川军的进军路线,将兵力集中在两个地方,那就是鸟羽街道和伏见。鸟羽街道是大坂通往京都的重要街道,伏见位于御所正南方,距离10公里,那里有德川奉行所,也是重要战略据点,西乡欲在此阻击来犯之敌。1月3日下午5点,鸟羽街道,两军开始对峙,鸟羽伏见之战即将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