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的明治38年,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获胜,震惊了全世界,证明日本短时间内向西洋学习,已跻身成近代国家。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和对日本与西洋文化都深有造诣的评论家加藤周一都认为明治成功的秘诀,在于充分利用现有的遗产,同时引进新的事物,具体做法有对教育的重视,文化的独立和人才的活用。本文先讲前两点,最后一点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讲述。
明治变革的特征之一是教育的重视。在明治初期,日本的独仍然立受到威胁。这要追溯到江户末期,黑船来航的佩里,依靠武力逼迫日本开国,日本与美英等国签定了一些不平等条约。当时的西方列强在亚洲各国建立殖民地,清国鸦片战争的失败使英国扩大了在华利益。如果无所作为就可能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感,让日本走上了发现西洋的长处并引进技术为我所用的道路,这种姿态与当时同样陷入殖民地危机的其他国家大不相同。
加藤周一: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便想从外国购买英国那样的军舰,实际上也真的购买了一些;而日本购买的是建造军舰的能力,这是根本的不同。建造军舰的能力是怎样获得的呢?就是立刻向英国派遣留学生去学习造舰术,期待他们日后能自己建造军舰。
德鲁克认为:教育是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核心,其实明治的变革,始于江户末期掀起的教育热潮。在京都等一些地方,很早就开始传授西洋知识,明治时期的伟人们都在藩校或私塾(寺子屋)接受过教育。
明治人充分利用江户时代的教育基盘大力兴办教育,在古都京都的三条大桥旁边有一座明治初期遗留的建筑——小学校屋顶上的望楼。明治时代在这里击鼓报时,望楼还兼做防灾的望火楼,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物。明治2年(1869年),京都六十四区都开建小学并成为各自区域的中心地。现京都市的学校历史博物馆,从前是开智小学的校舍,保存着明治初期的珍贵资料——明治4年8月,京都府颁布的日本最早的课程表。明治的教育新旧结合,其中有中国的古典“孟子”和介绍外国文化制度的“西洋事情”……
在讲授西洋新知识的时候,也是采用日本独自的做法,为了保持日本文化的独立性,创造了许多翻译新词汇,把外来语改成日本语,是明治变革的第二个特征。
加藤周一:翻译主义及其推行手法非常重要,对从所未闻西洋国家文化制度和技术,明治的官僚们为什么能够迅速地理解、消化,我认为翻译成新造汉语起了很大作用。
翻译成日语后,谁都能看得懂,即便是专门书籍,有了翻译,外国书照样能读懂,这也就是独立——文化的独立。明治的日本有独立的精神,这加深了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是了解外国文化的条件,包括外语在内,不掌握好日语就无法理解外语。
明治时代为了吸收西洋的知识,福泽渝吉、西周等人创造了众多的新词:哲学(philosophy)、理想(ideal)、本能(instinct)等等很多单词都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与此相比,在其他殖民地,传授现代文明的教育采用的是英语、法语等西方语言。
德鲁克:明治那样的变革在其他亚洲各国没能实现,比如在印度,为了近代化,丢弃了本国的语言,如今对很多印度人来说,英语是主要语言。
明治2年从京都开始的近代教育,在三年后的明治5年随着学制的公布而遍及全国,各地的私塾变成了小学校。明治的人们把未来寄托在孩子们的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