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本龙马 1836年-1867年
原为土佐藩乡士,两度脱藩而成为维新志士。为促成萨摩及长州二藩成立军事同盟的重要推手之一。1867年提出“船中八策”,成为后来明治维新运动的重要指导方针。
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日本人最喜欢的是坂本龙马。至今在日本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坂本龙马对他的朋友说:“今后在室内乱打乱斗的情况会多起来。我喜欢小太刀,小太刀灵活,比太刀实用。”不久,这位朋友带了小太刀来见龙马,龙马却掏出来一柄手枪:“这个比小太刀更具威力。”下次朋友带了手枪来见龙马,龙马掏出的却是一部《万国公法》:“手枪只能杀伤敌人,此书可以振兴日本!”
一、“欲让世界认可日本,请自遵守此法始”
《万国公法》曾帮助坂本龙马解决了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伊吕叶丸”事件。
1867年5月26日,夜色苍茫的濑户内海上,“伊吕叶丸”商船正在正常航行,突然迎面驶来另一艘“光明丸”。“伊吕叶丸”躲避不及,被接连撞了两次,结果沉没海底。“伊吕叶丸”恰好是坂本龙马组织成立的“海援队”租用的商船。
海援队是一家公司,也是坂本龙马所属的土佐藩的外围组织。它自己没有船只,就先租借了大洲藩的商船“伊吕叶丸”进行商务活动,并约定每次航行支付500两作为补偿。在那个时代,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经营理念。想不到,没多久便发生了“伊吕叶丸”被撞沉事件。这是日本第一起民间蒸汽船只相撞事故,当时吸引了极大的社会关注。
很显然,“光明丸”理应承担事故责任。但是“光明丸”属于纪州藩,纪州藩主张由幕府主持裁决。纪州不但是一个大藩,而且是德川将军的亲信藩国,如果让幕府裁度,结果很可能对海援队不利。雪上加霜的是,“伊吕叶丸”所属的大洲藩也提出,要求土佐藩赔偿三万两损失。
承受压力的土佐藩一筹莫展,一度打算向纪州藩妥协。但是作为海援的队长,坂本龙马却大胆提出:日本以后会成为一个发达的航运国家,今后在海面上类似的事故会变得频繁,届时人们一定会以最初的案件处理为准。如果我们在此退缩,那么只能纵容强大藩欺负弱小藩的案件的滋长。
在坂本龙马的坚持下,土佐藩和纪州藩进行了谈判。双方争论激烈,僵持不下。坂本龙马掏出了一本《万国公法》,提出按照世界公认的准则处理此事。他慨然道:“欲让世界认可日本,请自遵守此法始。”
《万国公法》是美国外交官惠顿(Henry Wheaton)的国际法著作,1836年出版。1861年清政府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急需了解国际法,“每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于是,恭亲王任命了一个委员会,支持协助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将《万国公法》翻译成为中文,1864年刊行。但是,这部法学著作被认为是外来的,与中国的体制不合。一些士大夫甚至怀疑这种法律是一种陷阱,如果采用它,就意味着放弃中国传统的世界秩序和破坏朝贡制度,为《万国公法》作序、对其大加赞赏的董恂因此被指责为讨好夷人。
诚如谭嗣同所批评的那样,“即如万国公法,乃西人仁至义尽之书”,而中国人不能虚心学习、认真研究,“无怪西人谓中国不虚心,不自反,不自愧、不好学、不耻不若人”。
不过,《万国公法》在日本却得到了不同的待遇。中文版《万国公法》很快传入东瀛,受到日本的重视。一些日本学者还以中文版为蓝本,将其翻译成为日文出版,影响很大。坂本龙马善于接受新知识,因此就将《万国公法》作为自己的论据,使得纪州藩措手不及。不过,纪州藩随之质疑,此法在日本缺乏执行经验,没人有执法资格。
让纪州藩想不到的是,坂本龙马又搬来了英军将军亨利·克贝尔进行仲裁。彼时,日本藩国对于外国人还是礼让三分的。于是,在这位英国将军的主持下,最终判定纪州藩赔偿土佐藩83526两(最后经双方协商减为70000两)。
一场沸沸扬扬的海难事故,终于以合理的方式得到了解决。在那个混沌的年代,能够率先按西方人的方式处理争端,无疑是超前的。在这个意义上,坂本龙马为日本近代航海事业也开了个好头。
据说,“世界”是坂本龙马所喜欢的词汇,他的志向是面向世界的大海。他曾说,日本将来必是海运大国,世界的大海上只要有千艘日本船在航行,日本就可成为与列强一样的强国了。他还曾梦想建日本最大的私设舰队。遗憾的是,“伊吕叶丸”事件平息后不久,这位胸怀世界的年轻人就被暗杀,“壮志未酬身先死”,年仅31岁。
二、为日本找出路
从坂本龙马短暂的一生来看,他是一位不断与时俱进、永远走在时代前面的英雄。
1853年“黑船来航”的消息传来时,坂本龙马正在江户学习剑术。这位十七岁的少年来自土佐藩(现在的高知县)一个下级武士家庭,剑术颇为高超。和当时许多年轻气盛的武士一样,龙马对无端闯入日本的外来者非常敌视。在写给在给家人的书信中,他愤恨地写道:“一旦开战,就将取下异人首级,凯旋归来”。
假如按着这样的思想走下去,龙马很可能成为那个时代流行的“爱国愤青”中的一员,甚至在暗杀外国人的行动中断送生命。可贵的是,龙马很快就认识到,日本面对的是一个“千年未有之变局”,武士刀不可能抵抗“黑船”的威力,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解决问题。
自从国门被美国舰队叩开之后,“日本向何处去”就成为许多忧国之士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为了寻求答案,龙马到处拜访结交天下有识之士,丰富自己的眼界,也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答案。
最初,龙马拜访了吉田松阴的老师佐久间象山。这位幕末时期的思想家提出“攘夷论”,影响了后来的尊王攘夷运动。此后,龙马接触到了另一位思想家河田小龙,从他那里了解到世界地理格局和各国风土人情,逐渐打开眼界。因此,龙马虽然参与尊王攘夷运动,但是绝不像许多顽固的攘夷派那样盲目排外。不过,龙马仍然没有找到“日本向何处去”的答案。
1862年,龙马结识了时任幕府军舰奉行(海军司令)的胜海舟。胜海舟虽然是幕府官员,但是思想非常开明。他曾作为舰长,率领“咸临丸”号访问美国,完成首次横渡太平洋的壮举。他同外国人直接接触,视野开阔,形成了那个时代罕见的国际观,是日本少有的“睁眼看世界”的人士。
这时二十七岁的龙马已经游历天下,阅人无数,但是他非常佩服胜海舟,称赞他是“当今日本第一”的人物。在胜海舟的影响下,龙马树立了现代国家观念,在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日本国”的概念。在他看来,日本要结束大名分裂割据的状态,实现统一,才能建立现代国家。这已经超越了当时盛行的“尊王攘夷”思想。
更难得的是,龙马还结识了另一位思想家横井小楠。当时美国强迫日本通商,日本国内“锁国攘夷”的声浪高涨,横井小楠不但提倡“开国通商”,而且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特别是美国的共和制。这种颇为激进的主张让许多人士侧目,却得到了龙马的信服。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龙马拜访的这些人士虽然思想各有不同,但是都让他大开眼界,也让他心中“日本向何处去”的答案越来越清晰。
彼时的日本的幕府权威衰退,尊王攘夷运动风起云涌,可是各藩国之间权力争斗激烈。尤其是两个最强大的藩国——长州藩和萨摩藩长期不和,为争夺全国政局的领导权而相互敌视。到了1865年,双方之间的矛盾甚至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坂本龙马提出了“萨长联盟”的政治设想,并为此在两个藩国之间奔走斡旋,推动双方巨头进行会谈。1866年初,两个藩国终于缔结同盟之约,决定联合推倒幕府统治。
1867年6月9日,龙马乘船从长崎出发前往京都。幕府将军正在京都召开大名会议,商讨如何应对“萨长同盟”。此时的日本已经逼近了历史拐点。尊王攘夷派一心要推翻幕府,反对派则坚持拥护幕府,争论的焦点掌握仍然是权力,没有谁对日本未来提出完整的设想。
历史再次证明,最富有历史眼光的往往不是身居高位的衮衮诸公,而是那些出身草莽的民间志士。明治维新时代的众多民间志士中,最杰出者非坂本龙马莫属。在名为“夕颜丸”的船上,龙马向土佐藩参政后藤象二郎道出了自己的改革设想——
一、天下政权奉还朝廷,政令宜出朝廷。(去除幕府与藩镇的权利)
二、设上下议政局,置议员以参万机,展公义以决万机。(设立议会制度)
三、公卿诸侯,以致天下人才,举其又能,并赐官进爵,以为顾问,削有名无实之官。(招募有志人才)
四、广采公议以交外国,检讨规约以定其当。(修订不平等条约,主权平等)
五、复核古有之律令,撰定完善之法典。(修订法条)
六、扩张海军。(掌握制海权)
七、置亲兵以卫帝都。(保护首都)
八、金银货物等市易之事,应参照外国,定其宜当之法。(自由市场经济)
这就是着名的“船中八策”。它对日本未来进行了全面设计,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回答了“日本向何处去”的问题。这套改革方案在当时就发挥了巨大作用,促成了“大政奉还”: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自此结束,也标志着日本近代史的开始。
此后不久,龙马在“船中八策”的基础上,拟定了“新政府纲领八策”。“船中八策”和“新政府纲领八策”加速了日本朝“光荣革命”方向迈进的脚步。遗憾的是,“船中八策”和“新政府纲领”提出还不到一个月,龙马就被暗杀了,一代英才自此陨落。
虽然龙马生前未能见到他的宏愿实现,死后其思想却如星火燎原。“船中八策”和“新政府纲领八策”奠定了明治维新的理论基础,成为日本新国家体制的基本方针,后来的明治维新基本上是按着龙马的改革设想展开的。因此,这两份文件是明治新政府建国纲领的蓝本,堪称日本近代政治改革的“顶层设计”。作为第一个对“日本向何处去”作出明确清晰回答的人,坂本龙马则当之无愧地是日本近代改革的设计师。
本文链接:https://www.meiji-history.com/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