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

精神的衍变过程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精神的衍变过程
0

根据宅三郎的履历表,他于明治4年6月因慕尼古拉之名上京求访,但尼古拉在东京创办教会学校是明治5年冬天,移居骏河台是明治5年9月,所以履历表记载系宅三郎的记忆错误。尼古拉创办的教会学校兼为俄语学校,校内有学生宿舍。宅三郎第一次到该校时,大概是这样的情况:

人地生疏,茫然笼居旅舍,些许旅费已经告罄。无可奈何之际,只好各谋出路。伊藤寄居下 谷的大野某家,五郎(天田愚庵)由同乡保科保介绍入俄国司祭尼古拉创办的骏河台希腊教学校。以儒教主义之耳朵听取希腊正教之教义,无一信服,于是每天夜里被人叫去训谕,不但不能折服,最后激烈争吵起来,为众人瞠目。三四个月皆如此。一日,同学安藤宪三、吉嗣达太郎、熊谷达次郎三氏密招五郎,甚表关切。对他说,你为何如此固执?如确无信教之意,宜速离开为好。五郎回答说,既然如此,我长居此地,亦觉痛苦,然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且身无分文,何以度日?惟忍辱苟且于此……(《天田愚庵》)

这是《东海游侠传》的作者、著名的愚庵天田五郎(1854-1904,磐城平藩之子)在戊辰战争中平城陷落后,为寻找失踪的双亲和妹妹,一生历尽艰辛的一段遭遇。

五郎19岁时入教会学校,当时宅三郎一定用充满同情的眼光注视着他。尼古拉的周围聚集着许多心灵受过创伤的人。宅三郎在他身边大约4年,至明治8年4月为止。这期间,宅三郎想了些什么、干了些什么呢?

明治5年9月24日,尼古拉在东京举行第一次洗礼仪式,其中有一个信徒名叫亚历山大·千叶文治,但没有宅三郎的名字。当时学校有一条规定,对于无依无靠的穷学生。教会提供3个月的生活费用,而在这些寄宿生中。被认为有发展前途的,可以长期寄住下去。宅三郎大概就是根据这条规定在学校呆了4年,或者作为传教士被派到地方传教。

尼古拉之所以大受东北各藩没落士族的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督教所宣扬的新的精神理想由于同时又作帝俄国教的某种保守性而有所缓和。明治5年年底发生的一件事便足以证明,当时有人向政府诬告尼古拉的传教是“教唆人民不忠于政府,蔑视天皇”。对此,尼古拉上书辩白,强调正教的服从性。这一点与天主教、耶稣教的战斗精神迥然相异。

尼古拉说,如果我的信徒里有人怀不羁不顺之心,“对天皇陛下敢发不敬之只言片语”,我立即开除其教籍。对陛下之忤逆即是对上帝之忤逆。

吾教何以对皇帝陛下生不敬之心?吾教非私教,乃上帝之圣言,此圣言所命如下:曰居上位 者,众宜服之,若非上帝之命即无其居位,凡居位者,皆从上帝所命,以居位者为敌即忤逆上帝之命。忤逆者必受惩罚。故必服从统辖世人者、或居上之王、或王之所命。必尊敬君王……。恕不多引。吾之教谕若有与上述圣言龃龉之处,吾岂能免于自为上帝之敌乎?愿陛下赐教明断。

当时的士族最容易接受这种思想。

1872年9月,尼古拉购买骏河台2300坪户田家的旧宅第。搬迁时,明治政府外务卿副岛把这笔款退还给他,给予优厚的待遇。1873年2月,政府(当时大久保、木户等政府首脑正在欧美访问)迫于欧美舆论压力,宣布解除禁教令,释放了关押在仙台、函馆、长崎等监狱里的许多基督教信徒。于是,希腊正教势力迅速发展,在神田等地设立6个“讲义所”,向全国派遣传教士。明治9年(1876年),第一次在八王子传教,当时宅三郎已不在正教会。

宅三郎的思想一定受到某种打击,1875年春天,他离开尼古拉,投奔东京市谷的安井息轩麾下。息轩是《辩妄》作者,在当时被视为反基督教的头面人物。明治初期,出版的抨击、批判基督教的著作(所谓“破邪书目”)近10种,其中安井息轩的理论被基督教界看作日本富有教养、善于自制的怀疑阶级的代表性言论,是最可怕的对手。

千叶宅三郎的挚友深泽父子收藏有一套齐全的“破邪书目”,他们对《辩妄》加上这样一段评语:

安井息轩先生著《辩妄》一卷,此书乃近世大儒安井仲平先生所著,其论高妙,其文爽快,苟为志士者一读之良书也。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耶稣基督教信徒千叶宅三郎居然登门拜仿安井息轩,入其门下呢?是因为难以抑制的怀疑吗?是打算杀入敌阵、让圣论大显神威吗?但是,他后来的变化令人不可理解。我们必须重新研究他的思想信仰。

当时安井息轩已76岁高龄,其得意门生先他而去,虽被尊为大儒,其实晚年孤独凄清。他最喜欢的年轻弟子云井龙雄于明治3年被定为“叛逆”,捐躯刑场,留下诀别诗一首。而且, 云井被处决后,息轩的儿子突然莫名其妙地出走自杀。息轩悲恸欲绝,把云井的诀别诗铭刻心间。而正是这首悲壮忧愤的绝命诗,激励着自由民权家奋起反抗权势、从容殉志,树立了明治革命家的形象。

呈息轩先生

身世何飘摇

浮沉自难保

俯感仰又笑

心劳形枯福

依躯一致君

不能养我老

挥泪辞庭闱

槛车向远道

鼎镬岂徒甘

平生有怀抱

此情纵可摧

此节安能挠

我命我自知

不再诉苍旻

我从北村透谷的《富士山纪行》(1885年稿)中读到云井龙雄的这首诗。当时透谷17岁,正是血气方刚之时。

宅三郎是否知道,当年息轩在仙台藩内旅行时,放声悲歌“田间恸哭声”,说自己20年的学问都凝聚在这首诗里呢?

犀利尖锐地批判基督教的《辩妄》的作者,还有这样富有魅力的另一面,宅三郎从安井息轩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反基督教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这种凛然壮烈的精神。但是,宅三郎在这里依然运气不佳,继磐溪、樱所之后,入门才10个月,1876年初春。安井息轩病殁,他第三次病失恩师,只好负笈离去。

这年秋天,在日本西部的九州熊本,一群自称“神风连”的青年发动叛乱,这是一次规模很大的士族叛乱。战斗中,熊本县令身负重伤,镇台司令丧命沙场。木下顺二创作的优秀剧本《风浪》就是描写这次叛乱事件,深刻地表现了维新青年内心痛苦而举兵起事的过程。

其中一个主人公,开始虔诚地信仰古神道主义(敬神党),继而转向折衷的实学主义(实学党),但心灵还是不能得到充实,于是又转到基督教一派(洋学校派)。即使如此,他还是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活道路,终于在这场西南战争(明治10年2-9月)中化为一缕硝烟。

有的青年,如宫崎八郎,从急进的民权主义结社(熊本民权党)反戈投入西方隆盛的叛乱军,最后战死沙场。也有的青年、象松山守善、逃避战火,采取观望态度,从敬神党转向民权党,以图新生。

宫崎八郎的弟弟宫崎滔天在西南战争结束以后入德富苏峰的大江义整。初学实学,后转向民权主义,不久对苏峰感到失望,接近基督教,最后援助中国革命,成为一个“大陆浪人”。他的一生可以说象征着“明治狂涛巨浪的轨迹”。我们调查过几百个明治青年的经历,他们千姿百态、富有色彩的人生尽管积极奋斗,但最后几乎都成了埋没草莽、不闻于世的失败者,沉淀在历史的底层。千叶宅三郎不过是具有这种精神的千千万万明治青年中的一个。

明治9年(1876年)4月,宅三郎入著名的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维克尔斯门下,直至西南战争爆发的1877年2月。维克尔斯神父是巴黎教会学校的海外传教士,被称为“步行传教士”。他和助手卡迪雅克神父以及后来的泰斯托布特神父一起在多摩地区传教,深受群众欢迎。明治8-9年,维克尔斯来到八王子附近传教的时候,很有可能宅三郎随其左右。武藏国多摩郡元八王子的下一分方村福冈部落里,有一个名叫山上卓树的青年,他随父在京浜地区经商时,结识明六社的中村敬宇(正直),入同人社,颇有影响,为横浜山手敏会的泰斯托布特神父劝导,于明治9年入教,同年,和福冈部落的山口重兵卫等建立圣母玛利亚教会的临时性教堂。山上和山口是部落民,在社会上备受歧视,他们信教是为了追求人的平等,后来又参加自由民权运动,来往于五日市地区,和千叶、深泽等关系甚笃。

宅三郎从希腊正教转向反基督教,为什么后来又回到天主教呢?根据现有的资料无法判断,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跟随维克尔斯传教,认识了许多西多摩郡五日市的人。明治16年12月,千叶死后不久,他的五日市朋友联名致函他的亲属广田隆友表示哀悼,其中有这样几行:“千叶氏勤务于弊地劝能学校于八九年之间,始终节俭,故小有蓄财,氏平素为倡导自由主义之士”。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宅三郎是明治8-9年与五日市劝能学校发生关系的。但据他的履历表记载,明治10年2月至6 月,第二次入数学家福田理轩门下;明治10年8月至12年11月入横浜山手卫理公会教派(新教)玛克莱牧师门下;明治13年3 月经商失败,这一年4月下旬,赴五日市劝能学校任教。

这两份材料的可靠性难以判断,但履历表是千叶写给县当局的正式材料,于明治14年10月推荐给劝能学校校长,所以难免没有伪造隐瞒之处。这份履历表只字未提他参加戊辰战争和民权运动的经历,即使经手这件事的镇长、学务委员都是他的同志,但如实填写这段经历恐怕将来对自已不利。

大概他在明治8-9年结识仙台藩出身的永沼校长,于是到五日市小学任代课教员,后来经常去东京,在维克尔斯和玛克莱身边工作。问题是他为什么又从天主教转向新教,现在尚无确凿的材料能够判断。我认为,他一定追求着某种目的,才在玛克莱的教会呆了两年多,其间常常回五日东小学教课,或者和三多摩的民权家联系活动。如果这样考虑,两份材料的矛盾就可以得到解释。事实上,最近发现的他的书简史料,证实了我的判断的正确。

明治13年4月17日,爱国社代表片冈健吉、河野广中征集全国2府22县约10万人向政府提出开设国会请愿书,却以“人民无请愿权”被驳回。对此,千叶满怀忿怒地写信抨击专制政府的政策。信中提到“盖愚兹徘徊多摩那中有年”,证实了他在此地生活过。(另外,据深泽权八诗集记载,千叶曾于明治12年12月出席深泽村真光院的诗友会)。

千叶的老师是1873年由美国卫理公会监督教会(MEC)派遣来日的新教传教士玛克来。在新教中,卫理公会派最热心社会活动,许多人参加自由民权运动与和平运动,这种反政府的性格与希腊正教形成鲜明的对照。

1877年8月,千叶拜访玛克菜时,静冈、长崎、三河、西尾、函馆、筑地、沼津、信州、饭田已经成立了卫理公会,横浜还没有,只有美以美教会学校。后来石坂公历(北村透谷的表弟)也进入该校,1886年赴美后,住在加里福尼亚的美以美教会里。可以断定,千叶入卫理公会是他成为自由民权家最关键的一步。当时,卫理公会和自由民权家之间只有一步之差,而且也有不少人从民权家转向卫理公会。

千叶宅三郎的思想很变(兰学->国学->佛教->希腊正教->反基督教->天主教->新教)到明治12(1879)年甫告完成。也就是说,这时他已经是一个自由民权家的千叶卓三郎。


摘自《明治的文化》 第三章 “流浪的求索者”  一 精神的衍变过程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精神的衍变过程
0

你也可能喜欢

插入图片

名言警句

师夷长技以制夷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历史年表

分类目录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