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

明治时期的首都东京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明治时期的首都东京
0

明治二十年(一八八七)起,日本政府开始着手全国各城市的近代化工程。

其中,首都东京于明治十七年(一八八四)成为改造对象。

明治二十一年(一八八八)时,东京是十五区制,但是,中心市区出现人口过密现象,表面看上去极为繁荣昌盛,背面却隐藏着众多下层阶级贫民,许多家庭都是一家数口住在仅有三坪至六坪的租房。

不但道路铺设还未齐全,煤气灯、上下水道设施的整备也都还未着手,因此政府不得不致力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再加上西洋文明的流入,自来水供水设施成为新首都整备的最重要一环。

首先,以人口一百五十万为目标,聘请外国工程师规划工程。当时的人口,商人及庶民聚集的低洼地区下町约一百又二万五千人,官员及武士阶级居住的高台地区山手约三十五万人。

拉长自来水管,改良了自来水供水问题后,井水用户减少了。却因为城市规模不断膨胀扩展,自来水使用量也随之增加,导致旱天和夏季时,高台的山手地区经常发生缺水问题。

明治二年代,出现了电灯,并由于国产电灯泡试制成功,电灯逐渐普及于民间。

但因为当时的电费很贵,许多澡堂和寄宿租房依旧使用油灯,东京离夜不眠城仍有一段距离。

直至明治三年代,电气化才开始真正普及,电车出现,替换了之前的有轨公共马车。

东京人口急剧增加,明治二十一年约一百二十九万,二十八年约一百三十万,之后的十年,竟然骤增至二百三十万。当时的人戏称:以为是花城,挨近一看,原来是荆棘树林

如此,地方城市的人逐渐往东京聚集,结果,商人、艺匠和各种工人居住的地区,也就是低洼地区的下町,与官员和上班族居住的高台地区山手,两者的差异逐渐清晰起来。不但语言、风俗,甚至连生活感情、市民意识等均产生很大的文化差异。宛如居住在同一城市的两种不同种族群体。

简单说来,高台地区的山手,原为江户时代诸国大名的豪宅地区,而低洼的下町则为一般庶民的狭长租房地区。但是,年号改为明治以后,高台的山手变成新政府官员的居住区。

对在东京土生土长的江户仔来说,这些新政府官员本来是乡巴佬大名或武士,只因德川将军这方打败了,可恶的粗野武士才纷纷搬来东京,大摇大摆地住在被赶走的旧大名豪宅里。

也就是说,下町人视山手居民为敌,彼此看不顺眼也是人之常情。

就连妻子的称呼也不一样。

山手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吾妻细君,称呼别人的妻子为奥样(太太);下町人称自己的妻子为我家孩子的娘,称呼别人的妻子为大娘大婶

 奥样有教育、有文化,高雅、温和、谦虚,绝对不会大声说话或哈哈大笑;大娘的教育程度顶多小学毕业,动作粗野,多嘴多舌,爱管闲事。换句话说,两者是阴阳对比。

这种山手人下町人的区别,一直持续至昭和时代。

简而言之,就是地域性的风气使然。无论一百多年前的明治时代或二十多年前的昭和时代,东京始终分成阴阳两半。


摘自《明治日本》([日]茂吕美耶)一、明治新日本——脱胎换骨新社会——首都东京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明治时期的首都东京
0

你也可能喜欢

插入图片

名言警句

师夷长技以制夷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历史年表

分类目录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